《一年清明至,紙錢燒給誰?》

 

《一年清明至,紙錢燒給誰?》
本想偷懶略過這主題,但是媽祖派了位粉絲前來叮嚀寫文,只好乖乖從命。
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不清楚該如何祭祖?以及祭祖的重要性。而無法祭祖又該怎麼辦呢?
清明時節祭奠先祖,是自古流傳的民間風俗,古人多以焚香燒紙寄追思,同時又包含著為故往親人送去於陰曹地府所需花費的意圖。最初在道教文化體系的清明祭拜中,多是表達哀思之情,並通過道場法會來濟度幽魂,並無賄賂或寄送金銀之意,現代道教引入了燒冥幣的行為,則是文化融合下的結果。
接下來便來說明如何進行清明掃墓與祭拜。
★掃墓:
沿途經過或不得不踩過他人墳塚時,要說聲「借過」。開始掃墓之前要先口頭告知守墳的后土與先人,接著整理環境除雜草、檢查墳墓周遭有無損壞、墓碑有無塌陷龜裂等,這些因素都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後代子孫運勢,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絕丁,不可不慎。
★祭拜:
準備供品、金銀紙、鮮花、素果、蠟燭。
※祖墳─
拜后土:足百壽金一只
拜祖先:大銀一代一只、庫錢至少一箱(箱子外寫上X姓祖先領收,陽上XXX敬奉)
※塔位─
拜地藏王菩薩:足百壽金一只;祖先紙錢同上。稟報時並請地藏王菩薩做主「轉交先人」、「別魂不得拿取」。
※在家拜祖先─
紙錢同上,準備飯菜湯一桌,不必鋪張浪費,自家人吃得完的份量即可。
祭祀無須過分奢華,也不應過於簡約,要符合中庸之道。不論在家祭祖,或者墳前上香,把握一年一次能與祖先「會面」的機會,適度準備供品紙錢,只要有追思的心意,即可與祖先相通。
如果家裡有祖先牌位,早晚上香奉茶、每個月燒點紙錢並且迴向功德給祖先,久而久之會慢慢感受到家運變好。逝去的親人和祖先是你我最親近的守護靈,祖先超昇,也能庇蔭後代子孫,這樣的正向循環,才是「祖德流芳」。
近幾年常聽人說:「寧可生前捧飯,何必死後供湯?」導致有些人因此完全不祭祀。但是,如果真的孝順雙親/祖先,又何惜些微供品和冥錢?說穿了,不過就是一個【禮】字而已。
禮儀的存在,正是因為禮崩樂壞,才需要以儀式去感念親恩。尊重每一個個體,沒必要抨擊靈前盡孝、墳頭上墳的孝眷,傷口上撒鹽、大放厥詞,才是缺德。
詩人杜牧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《清明》,其寫道:「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為思念找到合適的消解方式,協助生人過好當下的生活,這才是對死者的尊重,同時也更是亡者的心願。
如果真的無法親自前往掃墓,亦可委由我們三希殿代為辦理,由媽祖跟東嶽大帝轉達子孫的心意。
你,有事要解惑嗎?
可能是樹和大自然的圖像
所有心情: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祭祖拜拜為何要用「病符錢」?】

【所有的金紙都要蓋手印嗎? 】

【什麼是蓋運?】 ——為何要蓋運?蓋運後,多久要掀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