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元節不只是鬼門開,更是孝親日》

 

《中元節不只是鬼門開,更是孝親日》
中元節,於民間信仰俗稱鬼節,大部份的人對中元節的印象就是要祭拜好兄弟。
佛教經典記載了中元普度的說法,傳聞釋迦牟尼佛弘法時期,農曆4月15日到7月15日三個月,佛弟子們須「結夏安居」,不外出並聚集在一起修行。因為該期間是印度的雨季,佛陀為了避免佛弟子外出時乞食困難、受蛇類蚊蟲侵襲、傷害到草木蟲蟻,而訂出這個規定。
到了7月15日這天,佛弟子會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和心得,順便慶祝結夏安居的結束,佛陀亦為弟子的精進修行感到欣慰,所以又叫做佛歡喜日。
據《佛說盂蘭盆經》記載,佛陀向所有信眾囑咐:是佛弟子修孝順者,應念念中常憶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年年7月15日,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,為作盂蘭盆,施佛及僧,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。
所以「結夏安居」的最後一天,也就是7月15日,會舉行盂蘭盆法會,信眾們用盆器裝滿百味五果,供養佛弟子,請他們以修行的功德迴向給死去的親人,希望能解救往生的祖先解脫痛苦,同時為在世父母祈福,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平安。
雖是普度,亦是從「慈悲敬孝」的角度出發,父母在世時讓父母領受佛法的洗禮;父母往生後讓父母永生於佛國淨土,以此報答父母生養撫育之恩,才是真正的大孝。
以道教的觀點來說:中元節與清明節、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,源於上古時代的春秋二祭;春為清明,秋為中元。自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,敬天法祖與祭祀報恩就成為了中元節的主軸,是超度歷代宗親、普度亡魂、施食焰口的重要時節。
中元節也是地官大帝校籍眾生非過之日,特別是這天太乙救苦天尊大開慈悲之門,對一切孤魂等眾,凡能到經壇聞經聽法,都早得超拔,出離無邊苦海,托生好善之家。
所以道教認為中元法會的用意,旨在為信眾追薦亡魂,清償冥債、消災懺罪、禍去福臻,而不是只有狹隘的『補財庫』。
以上,就是中元節的小知識。
可能是西番蓮和顯示的文字是「 By Shot Matthew on Tsai OnePlus 18:57 2023/8/21 」的圖像
所有心情: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祭祖拜拜為何要用「病符錢」?】

【所有的金紙都要蓋手印嗎? 】

【什麼是蓋運?】 ——為何要蓋運?蓋運後,多久要掀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