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平常心面對農曆七月,不要過度被『恐嚇』了!

 

農曆七月,向來因為鬼門開的傳說,而被視為鬼月、是諸事不宜的月份。
《禮記. 月令》曰:「是女也,農乃登榖,天子嘗新,先薦寢廟。」
「薦新」可以說是最早期型態的中元普度法會,意思是:在收穫的季節,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來祭祀太廟,表達對祖先的敬意。
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誕辰,是「地官大赦亡魂」之日。各廟宇也都會在這天藉由誦經、寶懺等法事,來祭祀先祖、普度亡魂。
另外在佛教中,《盂蘭經》稱目犍連得道後,想報父母養育之恩,見亡母生餓鬼道中,便用鉢盛飯,為母供食。然而,飯未入口,就化為火炭。
佛告訴目犍連,光憑一人之力無法解救,須仰賴供養眾僧功德的威神之力乃得解脫,要目犍連於七月十五日(佛教結夏安居最後一日),供養眾僧。
當此之日,眾佛教聖者,皆示現僧人之身,一同受鉢,自恣懺悔,具清淨戒。供養此等之眾,則其過世先祖、親屬,得出三惡道,應時解脫,衣食自然。
最後,目犍連之母於此日得脫餓鬼之苦。
因此,在道教與佛教皆有舉辦超薦法會的傳統影響下,農曆七月已逐漸演變成為祭祀亡魂、超度祖先的重要節日,是盡孝道、積福德的吉祥月份。
以平常心面對農曆七月,不要過度被『恐嚇』了!
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所有心情: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祭祖拜拜為何要用「病符錢」?】

【所有的金紙都要蓋手印嗎? 】

【什麼是蓋運?】 ——為何要蓋運?蓋運後,多久要掀運?